祖先的詩集:《江鄉節物詩》

在杭州吳宅祖屋

祖先的詩集:《江鄉節物詩》

《江鄉節物詩》是清吳存楷所著。吳存楷字端父,號縵雲,嘉慶十年乙丑 (1805) 進士,善隸書,著有《硯壽堂詩鈔》,是我母親的第五代先祖。

我母親浙江杭州人,是「錢塘吳氏」後裔。吳氏家族原是徽商,明萬曆年間來杭定居。自遷杭後,子孫科舉順利,代代舉人,家族遂由商轉儒,以詩文傳家。後傳至第八世存楷,振棫兩兄弟,在嘉慶年間先後榮登進士之榜,然兄弟兩人官運懸殊,哥哥存楷官至當塗縣令,而弟弟振棫則為雲貴總督。

滿清末年,戰亂頻仍,吳氏子孫在戰亂中遷徙流離,散居各處,祖先著作多有遺失。就連吳氏家譜也在文化大革命中毀損無存,幸賴我母堂兄,當時年近八十的吳廷瑜老先生,就記憶所及,寫下兄弟兩房的簡明家譜。

我就靠這份簡明家譜,與無遠弗屆的網際網絡,從網上看到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了先祖吳存楷的《江鄉節物詩》。在詩集前言中,作者說這些詩文是他老年閒來無事之作。他的侄孫吳慶坻 (字子修,光緒十二年進士,吳振棫之孫),在跋中對這本《江鄉節物詩》的出版作了簡短說明:

「先伯祖當塗君嘗有江鄉節物之詠…..先伯祖學博行絜,低顏麤官,連蹇失職佗傺,以老遺詩,刊成毀(按:原文係「火尾」一字)於庚辛之亂,從兄子厚薄宦楚北,方謀重雕,丁丈斯舉,其亦導之初桄,發此潛曜也乎。」

因原著毀於庚辛之亂 (八國聯軍),這本詩集是光緒八年春中,泉唐丁氏(丁丈)的重刻本。跋中的「從兄子厚」,是存楷老人之孫,應是我母親的曾祖父。我六世祖工於詩,拙於政,一生官運蹇滯,大概是他「學博行絜」的個性所使然吧!

此詩集以七言詩的形式記述清嘉慶年間杭郡過年過節的一些風俗。以時間推算,這些詩文寫於兩百年前,但他老人家詩中所描繪的杭郡民俗,至今依然新鮮有趣,當今在網上引述《江鄉節物詩》詩文的人數也依然可觀。詩中所言風俗,如老鼠娶婦過年;端午小孩用雄黃水蘸額以避邪防五毒、大門貼道家符咒以保平安;中秋乞巧求一家團圓等等習俗,在我兒時還常聽到外婆和母親講述。

〈壓歲錢〉是詩集中我最喜歡的一首:

兒童度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紅(線)置之卧所,曰壓歲錢。
百十錢穿綵綫長,分來枕角自收藏
商量爆竹餳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餳 (音「形」) 是麥芽糖,餳簫是賣麥芽糖小販吹的小竹簫。從壓歲錢的描寫,老人家對兒孫的嬌寵與疼愛躍然紙上,幾個小鬼頭拿到銅錢後左盤右算,要買糖買爆竹的一點小小心思,也被描繪得活靈活現。作為後代的我,想到詩中形容的幾個頑皮小兒後來都長大成人,成了我的祖先,這種時空交錯的感受實在太神奇了。

佳節當前,思親憶祖,我在網上讀到這本詩集時,不禁想到在戰亂中飄落外鄉,最後終老臺灣的母親。她若地下有知,一定會為《江鄉節物詩》的被美國哈佛、史坦佛、康乃爾等大學圖書館收藏而喜而傲。尤其哈佛大學還將詩集放在網上,人人可上網閱讀,這些讀者之中包括身居海外,對祖先詩文一無所知的我和弟弟。由是我趁羊年春節,就我之所知,補充說明,寫成此文,獻給母親,作為我春節期間對母親的思念,與對祖先的敬意。

朗誦詩:離騷(節譯)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離騷》,詩長2490字,是中國詩史上極重要的詩歌。但是,屈原生長在秦始皇統一文字前的戰國時代,距今約有2500年,現代人讀離騷的原文,會覺得艱深難懂。為了紀念屈原與詩人節,我用「朗誦詩」的方式,用白話文節譯了《離騷》中後面的一段,與愛詩的人分享。這段節譯,只是一段朗誦詩,與文學的探討無關。文中的左邊是屈原的原文,右邊是我的白話翻譯。基本上我的翻譯是取材臺灣呂正惠教授的《澤畔的悲歌 — 楚辭》。

離 騷(節譯)

靈氛既告余以吉占兮,    既然巫師為我卜卦卜了個吉祥

歷吉日乎吾將行。          我就選好了吉日要去遠航

折瓊枝以為羞兮,          折瓊枝為食

精瓊爢以為粻。             碾玉粉為糧

為余駕飛龍兮,             我駕著飛龍

雜瑤象以為車。             象牙美玉裝飾著車輛

何離心之可同兮,          道不同怎能相處

吾將遠逝以自疏。          我要離群遠去 獨自流浪

邅吾道乎崑崙兮,          我向崑崙山前進

路修遠以周流。             因為路途遙遠 我慢慢地遨翔

揚雲霓之晻藹兮,          雲霓作的旗子在空中飄飄揚揚

鳴玉鸞之啾啾。             車上的鸞鈴叮叮噹噹

朝發軔於天津兮,          早上從天河出發

夕余至乎西極。             傍晚到了遙遠… 遙遠…的西方

鳳凰翼其承旂兮,          鳳凰恭謹地舉著旗子

高翱翔之翼翼。             兩翼翩翩 高高翱翔

忽吾行此流沙兮,          我忽然來到了…流沙之鄉

遵赤水而容與。             順著「赤水」倘佯

麾蛟龍使梁津兮,          我令蛟龍橫成橋樑

韶西皇使涉予。             又命「西皇」渡我過江

路修遠以多艱兮,          路途既遙遠又艱險

騰眾車使徑待。             我命眾車相護兩旁

路不周以左轉兮,          經過「不周山」向左

指西海為期。                轉往西海的方向

屯余車其千乘兮,          成千上百的車輛

齊玉軑而並馳。             並駕齊驅 玉軸相連

駕八龍之婉婉兮,          駕車的八條龍婉婉飛動

戴雲旗之委蛇。             雲旗長長地飛揚

抑志而弭節兮,             放慢了馬車 止住了憂傷

神高馳之邈邈。             我的心神仍飛馳得渺渺茫茫

奏九歌而舞韶兮,          奏九歌 舞韶樂

聊假日以媮樂。             且讓我自得其樂

陟升皇之赫戲兮,          登上了高處  天地一片明亮

忽臨睨夫歸鄉。             忽然  我望見了…故鄉

僕夫悲余馬懷兮,          馬夫悲泣 馬也悲傷

蜷局顧而不行。             猶豫 又 猶豫

                                  我… 頻頻…頻頻回望……

(取材臺灣呂正惠的《澤畔的悲歌–楚辭》)